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着力防范系统风险
2017-12-1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776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报告认为,尽管金融体系面临一定潜在风险,但中国已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控,同时通过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对于这份报告,中国银监会认为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监管取得的成效,证监会则表示高度重视FSAP评估,并将其作为对照国际标准全面检验并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的良好契机。保监会欢迎报告对我国保险监管体系总体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们均表示正在根据本国的改革目标并参考报告的建议继续完善自己的工作。

    但是,央行则认为报告关于压力测试的相关表述未能全面反映测试结果,因为根据评估团按国际通行做法开展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在极端情景假设下,占参试银行总资产65%以上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能保持在7%以上,中国金融体系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关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央行认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力度,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来,包括国企在内的企业利润大幅回升,许多地方政府债务也对应未来有现金收益的资产,不良贷款率被低估的余地不大。报告撰写人、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拉特娜·萨海也表示最近中国企业债务水平已开始下降,加之近期企业盈利水平上升,相信中国政府可以将企业债务杠杆保持在可控水平。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而言,到去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17.19万亿以内。如果以债务率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6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地方债务是80.5%,低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如果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01万亿,全国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计算,政府债务的负债率是36.7%。这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因此,IMF报告对于中国不良贷款率的担忧更多是基于感觉的推测,并未有数据的支撑。同样,按照目前去杠杆工作的稳步推进,债务率会逐步降低,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当然,这种"多虑"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更加坚定的稳步的推进金融去杠杆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

    通读报告全文会发现,IMF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中国政府早已采取了行动并正在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大家存在共识。比如IMF最关注的是经济转型与稳增长之间的政策矛盾若不能解决,将会给金融稳定造成风险。 而在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弱化了对GDP的追捧,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杠杆、库存以及产能等,清理僵尸企业。为了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更是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约束。这些政策已经起到了导向作用,并呈现了一定的效果。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上,没有设立新的GDP增长目标,传递了弱化GDP目标的明确信息,而要更多关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IMF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信贷与 GDP 的比率上升了25%,企业债务与 GDP 的比率 达到了 165%,居民债务与 GDP 的比率在过去 5 年也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 由于一系列的金融创新,理财产品、短期批发融资和非标信贷资产增长迅猛出于监管套利的非银金融业和金融产品的激增,监管当局很难及时跟上形势的快 速变化。IMF建议赋予监管机构更多资源和独立性,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加强金融安全网和银行处置法律框架,等等。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针对这些现象中国已经做出了详细和周密的安排,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并统筹协调金融监管政策。在十九大闭幕后,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早就采取了正确的决策与部署。因此,未来只要金融体系坚定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深化金融改革,就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