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整顿“现金贷”要起到规范消费金融的作用
2017-12-08 来源:21世纪经济 浏览次数:784

    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指出,"现金贷"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无场景依托的特征意味着"现金贷"可以被用于各种用途,消费是其主要用途。可以看出,对"现金贷"的规范整顿势必会影响到消费金融。消费金融泛指向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融资,用于消费的"现金贷"也应该归类到消费金融中。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消费金融快速发展,这是消费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向个人提供的小额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也急于赶上,开始向个人客户大力推荐小额消费信贷、信用卡分期等业务。其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场景依托。以前消费贷款主要用于购车,现在则扩展到消费的各个领域。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元猛增到436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7%。这份报告统计的可能还只是有特定消费场景的贷款。央行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0月末,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6.6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41%。其中一部分变成了"首付贷"流入了楼市。

    小贷公司(包括网络小贷)向个人提供消费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企业ABS(资产支持证券)。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有信贷ABS和企业ABS两种。企业ABS起步晚,但是发展非常快,2016年发行规模已经超过了信贷ABS。数据显示,企业ABS中,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占比最大。有了ABS这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小贷公司在消费贷款方面如虎添翼。相对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ABS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资产出表,从而转移了风险,也降低资产负债率。

    但是,ABS这个融资渠道将变得不再顺畅。《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规定,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审慎管理,其中包括,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这就是说,小贷公司借ABS将资产出表的办法今后难以行得通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规定并不限于 "现金贷",而是小贷公司以任何种类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都要并入表内。另外,小贷公司的一些其他融资方式也受到了限制,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或地方各类交易场所转信贷资产被禁止,同样,这里所说的信贷资产也不限于"现金贷"。对于小贷公司资金来源的限制,将大大束缚它们发放消费信贷的能力,从而抑制消费金融的增长。

    有评论称,此次整顿主要针对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规范的消费金融类ABS产品对于拉动消费和实体经济是有好处的,不会被一刀切。但实际上,规范的消费金融类ABS也同样要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并未被豁免。如果说,区分消费贷与现金贷、规范与不规范属于微观审慎监管的范畴,那么,限制小额贷款ABS的总量增长则属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范畴,两者都是有必要的,在ABS支持下快速增长的消费金融有必要受到限制了。

    诚然,消费金融及其背后的小额贷款ABS对于拉动消费增长是有好处的,但其快速扩张同样也会蕴藏风险。

    首先,这是推动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因素之一。根据BIS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末,我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为46.8%,低于发达国家的75.4%,但高于新兴市场的37.9%;而且近年增长非常迅速,从2015年底到2017年上半年,两年半的时间内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2015年之前的5年仅上升了11.6个百分点,居民加杠杆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前两年居民加杠杆主要是由于房贷(大部分包含在银行的中长期消费贷款中)增长,而今年则是短期消费贷款增长更快,一部分被用于消费,也有一部分是伪装成消费贷款的"首付贷"。居民加杠杆过快,透支了一部分消费能力,对未来的消费增长是不利的。其中一部分消费贷款是向高消费偏好但偿还能力不足的人发放,很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

    其次,小贷公司通过ABS将风险转移,风险偏好会上升;而购买ABS的投资者也难以准确衡量其中的风险。在经济和金融状况良好的时候,这些风险会积累而不会暴露,一旦金融环境收紧,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对于转嫁风险、让渡责任的金融产品,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慎监管,限制资管产品层层嵌套是这样的思路,限制ABS总量增长也是如此。将ABS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是合理而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