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易纲:继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政策框架
2021-10-22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浏览次数:588

        本报讯 记者马梅若报道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金融街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的视频发言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框架,维护好金融稳定。易纲介绍了人民银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主要思路,表示期待中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能够共同建立气候友好的愿景目标,带动更多的市场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易纲指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规模大、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的金融服务,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易纲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更好促进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2011年开始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共30家;2013年又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共9家,并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目前,我国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分别被选入上述名单。同时,主要经济体还加强了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易纲指出,我国高度重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2018年发布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总体制度框架。近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公布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明确了附加的监管要求。19家银行中有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4家城商行,这19家银行的资产加起来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0%。

  在具体的监管思路方面,易纲表示,认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有助于抓住重点,更好促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始终把握以下三方面思路。

  一是平稳过渡,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附加监管方面,既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也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他表示,目前19家银行的覆盖面总体合适,附加监管指标要求总体适当。同时,还对不同组别的银行设置差异化、阶梯式的监管指标,并设置1年多的过渡期。

  二是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稳健的银行体系离不开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易纲指出,现阶段,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保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银行可以用这些收入,一方面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核销不良资产,同时还可以尽量降低贷款成本,为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

  三是继续坚持金融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过于复杂的金融业务和产品设计会干扰风险定价并加速风险传染,我国金融业坚持分业经营,混业程度和业务复杂性相对较低,经营总体稳健。未来,将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强化风险隔离体制机制建设,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此外,易纲强调,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发挥巨大作用。他表示,人民银行一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

  下一步,为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发展,将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绿色分类标准。易纲介绍,今年,人民银行牵头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近期,计划与欧盟有关部门共同发布《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促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同时,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在国际组织层面积极推动各国的分类标准更加协调一致。

  二是加强气候信息披露。近期,人民银行结合有关国际经验和共同标准,制定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导金融机构披露碳排放等信息。

  三是管理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易纲指出,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金融机构也应积极通过环境风险分析主动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

  四是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他表示,目前我国全国性的碳市场已经开始运行。金融机构可开展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此外,易纲透露,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强化能源总体的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