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民间金融“夹缝中”求生
2011-06-17 来源:中国金融网 浏览次数:3048

    在民间资本发达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目前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巨大、形式多样、异常活跃的民间金融产业。

  这些民间金融产业有些纯属"地下金融",风险极高;有些处于灰色地带,亟待政策规范和引导;有些则是民间金融家创造的正规金融延伸业务,弥补了我国尚不发达的金融服务业的短板。民间金融从业人士和相关专家认为,各级政府应该尽快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同时鼓励合法的民间金融创新,使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纳入"阳光监管"。

  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多年的老问题,民间借贷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而这种民间借贷,却一直披着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灰色外衣。那么,民间金融放开是否是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剂良药呢?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金融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政府一方面对此种行为严厉禁止,另一方面却又对如何疏导民间金融缺乏有效得力的举措。"被告人吴英,你可以为自己辩护。"法官说道。"我认为我不构成集资诈骗罪,但我认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吴英低声说。

  2011年4月7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吴英集资诈骗案二审在东四法庭开庭。法庭门外,二三百米长的路,几十个法警层层把守。

  这是案发至今4年来,吴英首次认罪。在浙江,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正常的民间借贷,泾渭从来不分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比集资诈骗罪轻,最高刑期为10年,而集资诈骗罪最高可判死刑。

  从2006年一夜暴富,到2007年身陷囹圄,再到2009年12月18日,28岁的吴英以集资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年轻的吴英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路,被捕时,吴英身家据传有38亿元,资产位列杨澜(40亿元)之后,在胡润女富豪榜排名第6。

  虽然吴英因 "集资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死刑,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吴英的家乡人并不恨吴英。许多受访者——包括温州、义乌、金华的政府人士、普通百姓,也包括借钱给吴英的老板——甚至有点同情吴英。

  这实在是一个公众已经听了很多年、很多遍的集资故事。在过去几十年里,类似的故事一再在中国的浙江沿海等地上演。在改革开放之前,民间借贷最繁荣的地区,亦非常巧合地与中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最兴盛的地区重合。

  "如果把吴英判了死刑,大家就不走(民间集资)这条路了?这不太可能!"杨林,浙江义乌一位既做建筑建材生意、也参与民间放贷的老板这样告诉记者。他称,浙江的民间借贷资本,即便在吴英一审判决之后,依然活跃异常。杨林和他身边的朋友还预测,未来民间借贷的范围更会越来越广,总量会越来越大,形式也会趋于多样,并将催生出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主体。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这是在现有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发生的制度性悲剧。"一个很可能的情况是,再过若干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吴英们的行为应是符合商业规律和合法的。"
    显然,吴英的罪与罚,生与死,已经不仅仅只关乎吴英个人。民间金融亟盼"阳光大道"

  记者在浙江、福建、上海等东部省市采访发现,民间金融的形态令人眼花缭乱。民间资本进入民间金融领域,民间金融创造出新的民营经济模式,三者形成一条纠结的链条。

  以温州为例,据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温州民间金融主要有五种形式。

  一是亲朋好友间借贷,主要是在个体私营企业创办之初。

  特点是规模小、金额小、利率适中,带有普遍性;二是温州民间融资一种传统做法叫"成会",由创业急需资金者发起,也在亲朋好友之间,实行会员制,既解决了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又让筹集的资金有利息可得,有一定的增值;三是向私人钱庄或典当行借贷,主要是企业资金周转发生暂时困难,需求紧急时,但借贷期短,利率相对比较高;四是向信用担保公司借贷。信用担保公司是融资的中介机构,按正规的业务要求是不能直接进行融资的,但事实上多数担保公司都在经营直接融资业务;五是向小额贷款公司借贷。

  周德文初步统计,温州的各类 "投资中介"公司有300家以上,进入创投领域的资金量大概是1500亿元,进入金融领域的有1000亿元。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信贷管理科科长陈明衡介绍,人行在温州市的各类民间金融公司设立了80个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温州市的平均民间借贷利率为月息1.9%,一些担保公司"过桥"拆借利率达到月息4%~6%,甚至更高。

  福建的民间金融模式与浙江相似。厦门泉州商会会长苏福伦介绍说,泉州市是福建省民间资本最充沛的地区,资金目前主要流入厦门进行资本运作,从事投资业务和低风险的借贷业务。他说,泉州商会希望与温州商会合作,结成联盟关系,扩大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上海成为各类资本寻找机会的"大本营",也是国内外创投公司、私募基金最集中的地区。上海钜石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朱江平来自浙江义乌,目前正在上海筹备一只民间矿业基金,第一期5亿元人民币左右,共10个合伙人,与北京的一家国有专业公司合作投资国内外采矿权。高风险与创新型服务并存

  在浙江、福建等地活跃的民间金融活动中,通过传统的借贷关系赚取利差是"地下金融"的主要形式,借贷利率依据"低风险低利率、高风险高利率"的原则,完全由市场需求调节。

  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周松山调查,目前,温州共有各类担保公司159家,而在温州市经贸委备案的仅有42家。此外还有各类无法统计的打着担保名义进行社会集资活动的 "类担保公司",以及典当行、寄售行、合会等组织和机构非法从事高息社会集资活动。

  泉州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刘燕英向记者抱怨,公司是晋江目前唯一的小额贷款公司,政策约束非常严格,如注册资本3亿元,就只能做3亿元规模的贷款业务,利率是银行利率的4倍。"但是晋江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担保公司有几十家,大家做的是差不多的业务,但他们的利率随行就市,经营灵活,税收还比小额贷款公司低。"
    陈明衡认为,"地下金融"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由于资金民间来民间去,暂时还不会对正规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但是,我们发现,民间借贷与银行信贷之间也开始出现交叉现象。一些企业把工厂作为融资平台,把从银行贷出来的钱拆给投资中介,转出去赚取利差。"

  记者在调查中同时发现,一些有远见的民间金融人士开始走出"地下",探索一些新型金融服务业产品,弥补我国银行业的金融服务"短板"。

  在温州最早开办私人钱庄的方培林目前已把主要精力投向自称为"存单、房产质押抵押的履约担保"业务。如一家企业用经过评估的1000万资产抵押到银行办理贷款,银行一般会打折后贷给企业600万到700万元,其实企业可能需要1000万元。方培林与银行和贷款企业合作,用民间闲置的存单和房产向银行提供质押抵押担保,再贷出300万到400万元给企业,企业拿到的这部分贷款利率月息1%~1.5%。方培林的金融业务在法律上无懈可击,得到浙江省金融办的认可,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金雪君认为方兴担保模式 "激活了民间的剩余价值"。

  在浙江和福建,类似方培林这样的民间新兴金融业务还有许多。如厦门泉州商会和四大国有银行共同开通的"泉州并购通"、"泉商互助通",为泉州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提供金融服务;福建七匹狼控股集团公司正在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的生产设备提供租赁服务。设置"防火墙"开通"阳关道"

  鉴于大量民间金融行业处于"地下""半地下"的现实状况,以及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业的巨大热情,相关专家认为,让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并为他们开通"阳关大道",是疏导民间资本流向、激活民间投资、创新金融形态的关键。

  一是对高风险的民间金融设置"防火墙",防止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陈明衡认为,目前高风险的民间金融业务都发生在熟人社会之间,操作非常隐蔽,很难监管,对于这一类金融活动,关键是要割断正规金融和高利贷之间的纽带,监管部门以及每一个银行都要对每一笔贷款的用途进行严密跟踪,防止其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大部分人则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出 《放贷人条例》,给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规范放贷机构及个人借贷的行为,为借贷合同纠纷的裁决提供法律依据。周德文认为《放贷人条例》可以为大量民间资本、地下钱庄转化为产业资本提供合法渠道。

  二是为民间金融提供更多的平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认为,民间金融平台很多,目前最关键的是建立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中小资本市场,如引入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产品。同时大力发展与民营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真正实现地方金融机构民营化。放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典当行的准入门槛,增加其数量和资本规模,把更多的民间金融行为纳入监管。

  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各类创新型的金融服务业,在一些地区先行试点。
    七匹狼公司目前正大举进入各类政策没有禁止的金融服务业,目的只有一个:抢占地盘、培育资源、培训人才,为未来金融服务业放开占得先机。

  周德文则认为,目前进入这些行业还有牌照限制,能够进去的大多是各地有社会知名度、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民营企业,这就在不同民间资本之间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因此,要发挥民资发达地区的政府民间投资服务中心、各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中介的作用,为民间金融提供法律、政策、财务、技术、管理、信息等咨询和具体服务。经济学家力挺开放民间银行

  82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如是说:"人们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银行业赚的钱是假的,不是创造财富;种地赚的钱是真的,这是创造财富。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钱是一样的,都能买东西,通过各种方式赚的钱购买力都是一样的。其实,只要你不损害人家的利益,你赚了钱就是创造财富,你亏了钱就是消灭财富。"

  非法集资是源于国家垄断资金,银行都是国家办的,银行的生命线就是大家的存款,大家不存款,银行马上就死了。它为了垄断金融,不许别人搞金融,只许国家搞金融。

  因而,应该开放民间借贷,我们就可以选择不一定把钱存到国有银行,如果更多的人搞民间借贷去了,全社会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资金运用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政府一方面不许大家搞民间借贷,搞得民间利率这么高,然后又说民间借贷有多么坏。借同样的钱,数量是一方面,质量也有不一样,好质量的钱价格就是可以

  贵点的。什么叫钱的质量不一样?借同样一笔资金,到银行不一定借不到钱,但是你可能得花三个月的时间,包括无数的申请,还有请吃饭等,这个贷款就是低质量的钱。而民间借贷,你今天要,可能明天后天就给你了,不要担保也不要抵押,这个利率肯定是高的。

  现在民间借贷出的问题没有大银行出的大,一个贪污犯可以贪污几千万,连行长都贪污。小的民间借贷也会出问题,但是据我所知,出问题的不太多,有总归有,但没有形成金融市场的大问题。

  中国社会信用程度很差,赖账的事、有纠纷的事比较多。但不放开民间借贷也不是办法,应该让老百姓逐渐在实践中去懂得怎么做对人对己都有利,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好是让大家先做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去总结经验。

  现在应该出台一个 法律,肯定民间借贷的合法性。用自己的钱去做民间借贷是不需要监管的,但你用别人的钱去赚钱需要监管,民间集资可能会有点问题。就是你把钱给我,我来用你的钱赚钱。这与民间借贷不同,民间借贷就是私人借贷,主要是用自己的钱。民间集资用别人的钱赚钱很有风险。但这个界限很难划分清楚。开放民间银行,现在开了个小口,小额贷款公司,但那个不是金融业,那是用自己的钱赚钱,金融业就是用别人的钱赚钱,你要允许其吸收存款,大笔转贷资金。晨报综合消息观点高利贷能吞噬整个社会

  一些一向比较 "嚣张"的开发商被高利贷吃掉,驴打滚式的高利贷连利润比较高的房地产都能吃掉,更不用说一些利润比较低的中小企业了。企业被吃掉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工人失业、黑势力泛起、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常德市最近破获了多起高利贷吃掉开发商,开发商携款玩起人间 "蒸发"的恶劣事件。2006年8月,常德某房地产公司为开发某项目工程,以每月一角利息向张南华(放高利贷者)借款现金800万。此后,该公司多次还本付息,截至2008年12月偿还现金1310万元,尚欠本息1250万元。迫于张南华的"压力",该公司将其开发的42套商品房以低于市场价格过户至张南华的名下,就连其中产生的本应张南华支付的200万元相关费用,这家公司最后也只能是自掏腰包。经计算,这家房地产公司最后共计"还款"2700多万元。这个典型的案例就是高利贷"驴打滚"自我吸血的扩张形象的描述,在高利贷资本不断吸血壮大自己的同时,被吸附的产业一般都是被吸干。
    为什么很多企业明知道高利贷是一条不归路还要去贷款呢?这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人认为银行偏好给开发商贷款,但他们主要青睐大开发商。中小开发商在2008年的一波信贷收紧中,被逼得只能借高利贷,他们不是房价的主要推动者,但每当政策性打压之后,他们就成了炮灰,他们只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缩影。当然,这也与开发商以小搏大的冒险特性有关,不能对抗政策性风险和市场波动。

  国企和央企的钱用不完泛滥成灾,而民营企业经常贷不到款项而被逼贷高利贷。而这些高利贷资金主要来源又是利用银行信贷监管不严格的漏洞,转移出来的信贷资本。这些信贷资本本该按着政策贷给中小企业,却成了拿高息的嗜血资本。而且,一旦资本与黑势力相勾结,一家家企业就这样被整垮了。

  笔者去年坚决反对《放贷人条例》将地下钱庄阳光化,并不是反对民间资本合法化,而是反对没有对高利贷进行有效的规制就匆忙出炉法律。

  可以设想,如果压制高利贷的盖子被揭开,高利贷病毒趁机复活出笼,很可能泛滥成灾难以制止。一旦出现放贷人和借贷人的纠纷,事实上也需要各种阴暗势力的帮助,放贷行为或成为黑势力得以滋生的寄主,从而破坏社会稳定;而企业一旦经不住诱惑,借了高利贷,只有牟取暴利才能不亏本,这样的话,高利贷很可能是蚕食实体经济的蛀虫,咬断经济大树根基的地老虎。

  历史上被高利贷吃掉的企业很多,王朝也很多。大多数的王朝经济的困难,很多都与高利贷血腥扩张密切相关,没有一个朝代将高利贷合法化,任何一个王朝都是对高利贷行为进行严打。但是,表面上是这样,很多中央王朝失去对地方官员和社会的掌控力,导致高利贷的泛滥,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最终埋葬了中央政权。比如,一些朝代可能出了灾荒,由于救济体系的严重缺位,饥民被迫借高利贷,最终让农民失去土地,让市民失去门店和宅邸。做正当生意的就被高利贷吃掉,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终于引发社会危机。

  中国现代一个重大难题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这与体制陈旧和金融体系落后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是千万企业需要资本,一方面是很多资本转化为游资和高利贷,二者没有形成有效的链接,社会财富加速受阻。转为高利贷的资本则是破坏企业,转为游资的资本则是炒楼和炒股。因此,只有彻底扭转银行体系向国企和央企倾斜的做法,为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才能扭转这一危局。否则,央企拿到那么多的信贷炒房炒地皮,将楼市推向骑虎难下的境地,实在是害人害己,还将民企逼得无处遁形,社会经济都存在巨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