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利率限制 迫使现金贷公司业务取舍
2017-12-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776

    随着现金贷业务从严监管,一家互金平台负责人郭刚(化名)开始考量如何在合规操作与维持业绩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

    "近期平台管理团队围绕是否将发薪日贷款转化成期限更长的通用目的贷款或生活消费类贷款,存在不同意见。"郭刚透露。

    11月30日,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在2017年消费金融年度峰会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针对现金贷业务形成初步的监管意见,包括借款总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25%-50%;借款周期在14天-1年之间;14日以内借款日利率不得超过0.8%,保证借款期限内产生利息不到总额36%;设定7天还款宽限期;债务封顶额为借款金额的1.5-2倍;杜绝线下暴力催收等。

    "若按照这个监管要求,期限不超过1年的通用目的贷款或生活消费类贷款或许也将被纳入现金贷监管范畴。"郭刚坦言。这意味着平台通过产品调整绕开现金贷费息不超过36%监管要求的算盘彻底落空。

    融之家CEO张建梁告诉记者,随着现金贷监管趋严,市场已经出现两大变化,一是借款人自我权益意识明显提高,部分借款人已经拒绝接受年化利率超过36%的现金贷;二是不少大型互金平台开始压缩现金贷业务规模,令借新还旧状况开始减少,部分依然坚持高利率现金贷业务的小型平台已经感受到经营压力。

    高利息覆盖高坏账模式"难以为继"

    随着现金贷监管趋严,郭刚已经明显感受到现金贷原有的高利率覆盖高坏账创造高利润模式正变得难以为继。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现金贷平台拿出10万元本金,交给100人(每人借1000元,约定7天后还款1050元/人,即年化利率超过300%),假设最终只有96人还款(即坏账率4%),平台实际收到的本金利息则是10.08万元(1050×96),就能实现盈利平衡。

    如今按照监管要求,现金贷业务的年化综合利率必须降至36%以内,上述现金贷平台拿出10万元本金,交给100人(每人借1000元,约定7天后还款1006.9元/人,即年化综合利率在36%),假设最终只有99%还款(即坏账率1%),平台实际收到的本金利息为9.968万元,依然出现业务亏损。

    "这意味着未来现金贷业务要实现盈利,必须将坏账率控制在极低水准。"郭刚坦言,为此他所在的互金平台已经抬高了风控审核门槛——原先10个借款人申请资料会审批通过5-6位,如今只能放行1-2位,尽可能做到"百里挑一"。

    一家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获客服务的中介机构负责人也感受到这种变化,一方面互金平台愿意支付更高的获客费用获取优质借款人;另一方面不少互金平台开始积极寻求银行合作获得低成本资金,通过压低资金成本,确保现金贷在36%利率上限的压力下依然保持盈利。

    "以往在高利息覆盖高坏账创造高利润的模式下,我们主要关注借款量与坏账率两大财务指标,现在基于现金贷产品利率定价不得超过36%,我们更关心资金成本与坏账率能否持续走低、以及通过提升客户体验获取优质客户资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现金贷业务亏损。"郭刚坦言。以往现金贷的高利润光环已经褪去,未来整个行业将进入比拼风控、获客、服务体验、资金成本等综合能力的新时期。

    业务取舍抉择艰难

    过去一个月,郭刚一直在考虑进行业务大幅度调整,即在逐步压缩现金贷规模同时,拓展通用目的消费贷款、生活类消费贷款等消费金融业务。

    "现在我们正与不少3C、美容医院、教育机构洽谈合作,开发基于上述消费场景的生活类消费贷款产品。但对方好像意识到越来越多现金贷平台都有转型需要,并不着急与我们签订合作协议。"郭刚回忆说。围绕这项业务转型,其实平台内部也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赞同者坦言,现金贷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要维系高利润增长趋势最终实现海外上市,就必须快刀斩乱麻——将各类资源转向其他高利率消费金融业务,反对者则坚持拓展上述看似高利率的消费金融业务未必能创造高利润,此前其他互金平台教育分期、医美分期业务均出现不少欺诈事件,导致坏账率居高不下。

    在郭刚看来,双方分歧的核心,在于互金平台是不是还要延续以往高利息覆盖高坏账创造高收益的业务发展模式。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这种模式正变得渐行渐难。尤其是当前相关部门对现金贷业务尚未作出明确定义,不排除未来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通用目的贷款或生活消费类贷款(只要借款人拿不出相应的发票等消费凭证)也可能被纳入现金贷监管范畴——即年化费息不得超过36%。

     "事实上,未来现金贷平台产品如何调整,并不是以消费场景为切入口,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优质借款人,因为他们将成为平台在产品利率受限压力下,能否实现利润增长的关键。"张建梁直言。